转世番外(一)
永安十五年, 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而万国朝拜的君主,是一个女子。
女子名姜灵晔, 初时不过是一个连鞋子都穿不起的商户女, 居然靠着自己的野心和美貌入了大明宫,一步步从一个宫女,成为贵妃、皇后、太后, 乃至成了这个庞大国家的主宰,最后以女子身份登基, 成为旷古烁今第一位女帝。
女帝的一切都被人津津乐道,比如她与她的丈夫, 被誉为大周中兴圣主的太昌帝之间的爱恨纠葛,比如她与她的儿子,被削去帝号身败名裂的隆兴帝之间的母子情仇,还有,她与她的女儿, 早夭的永安公主李楹之间的骨肉亲情。
相传女帝的年号永安,就是由永安公主的封号而来, 足以见得女帝对这个女儿的怀念。
除此之外,女帝一朝的风流人物, 也被人津津乐道, 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誉满天下,又谤满天下的莲花郎崔珣了。
莲花郎崔珣, 相传外貌美如莲花, 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一生, 极具有争议,有人赞叹他孤身复仇的勇气,有人诟病他复仇手段的不磊落,但即使是诟病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光复国土、解救百姓、驱逐突厥的不世之功。
而这位莲花郎,强撑着病体,北征突厥,在大胜班师的途中溘然而逝,他病逝之时,还尚未过二十四岁的生辰。
距离他逝去,如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
-
“莲花郎,崔望舒。”
少女喃喃念着这几个字,每次念到这个名字时,她心中都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好像她认识这个人,已经很久,很久了。
她翻着书页,已经是不知道第几次反复看他的生平了,正看的时候,忽然手中的线书被人抽去,她怔了一下,然后懊恼地跳起来:“十七郎,还给我。”
将她书拿走的是一个眉如墨画、色如春晓之花的少年,少年转身,他草草翻了几页,叹气摇头:“你怎么又在看崔珣的书?而且……还是这种书生瞎编的书?”
这线书,乃是书商为了敛财,托书生将崔珣的生平加点稗官情史,胡诌成一本书,拿出来拓印贩卖,而且,居然还卖得挺好,比当今宰辅卢淮的诗集都卖得好。
少女红了脸,她踮起脚,从少年手中抢过书,她将线书藏在身后,结结巴巴道:“我……我就喜欢看。”
少年无奈,他说道:“明月珠,这都是假的。”
他唤的明月珠,便是投胎转世后的李楹,而少年自然是转世后的崔珣,崔珣和李楹牵着手,渡过奈河,没有饮孟婆汤,入了轮回,崔珣这一世托生在了河东裴氏,名裴珩,家中父慈母爱,算是弥补了他上一世的缺陷,巧合的是,他在族中也刚巧排名十七,被人唤作十七郎。
只是崔珣转世后,却不见李楹,崔珣自然心焦,但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外放到扬州为刺史,扬州杜司马是父亲同年好友,两人重聚,携家眷互相介绍认识,杜司马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介绍说是他的女儿。
小女孩的眉心有一抹滴珠状的红痕,乍一看像点了花子,有点像太昌时期的风格,崔珣一见到她,就怔住了。
他听着杜司马和父亲说,他的女儿已经四岁了,但是还不会说话,让他颇为着急,崔珣完全没听进去,他只是红了眼眶,想着,他终于见到她了。
他父亲唤他:“十七郎,来见过杜司马。”
他还没搭腔,那个不会说话的小女孩却歪着头,笑盈盈看着他,嘴里奶声奶气说了句:“十七……郎?”
她会说话了,她此生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十七郎”。
杜司马因为女儿的开口激动到泪流满面,其余人也俱都惊诧,裴刺史大笑道:“看来这小娘子,与我家十七郎有缘。”
崔珣笑了笑,他问杜司马:“敢问世叔,妹妹叫什么名字?”
“杜枕月,取自卧云枕月,听涛观海,意为一世安宁。”
“有乳名吗?”
“想了一些,都不满意,所以暂时还没有。”
崔珣看着小女孩的璀璨双眸,他声音渐渐温柔:“皎若明月,净如宝珠,不如就叫,明月珠吧。”
-
李楹这一世,托生在扬州杜司马家,杜司马商户出身,家财万贯,在永安十年考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扬州为官,杜司马只有李楹一个女儿,对她是万般宠爱,李楹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只不过,她却不像崔珣一样,记得前世之事,她并不记得。
崔珣郁闷万分,也不知道李楹转世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居然会忘了前世记忆,但是今生的李楹,除了忘却前世记忆外,性情和喜好都和前世一模一样,连喜欢吃糖霜这点都一模一样,崔珣转念一想,世事又岂能样样如人意,他和李楹能再世为人,再续前缘,已经是太后的牺牲换来的,又怎么能要求万事都十全十美呢?
而且,李楹暂时不记得没有关系,他相信总有一日,李楹会记起来的。
于是,崔珣便坦然接受了,他开始享受和李楹在一起的时光,今生的李楹,被父母全身心爱着,无忧无虑地长大,崔珣想,前世的李楹,在她十六岁之前,大概也是这般吧。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