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的误会总是比较破坏气氛的,当四娘再出面打招呼时就显得相当僵硬。不过能拿出起码的礼仪也总算是个态度,这可比之前面对普通部众时的毫无表情要好得多了。
尤其是老者们都在近期发现自身价值大大不如从前,所以在看到四娘的礼遇时都表现得相当受宠若惊。就算四娘的行礼漏洞百出也都是可以忽略的细节,心意到了可比什么都强,至少要比那些总是想甩了自己等人的小崽子们好太多了。
还有老者看到四娘的粗疏礼仪就不由得悲从心来,待上去攥着她的手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声哭诉起来。内容基本就是战乱带走了多少的老兄弟,而原本和善的年轻人们又是怎样地不再如从前那样尊敬,所以近期都是在饥饿和恐惧中度过的。
这样的哭诉当然让山南的几个人都非常惊讶,他没想到世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要知道利石老爹可是这个部落的领头人,怎么可以坐视此等不尊老之事发生?难道他就不会出面管一管吗?
利石老爹听了这样的疑问反而露出了诧异之色,他便疑惑地问到:“唉……怎么管?小娃子们五年以后可以越来越壮实,可是我们这些老东西五年以后却只能越来越虚弱。迁移的时候也会拖累大家的脚步,该带谁不该带谁难道还有别的办法?”
“哼,真是不当人子!”听了翻译的卫老头对此是最为愤怒的,他绝不能容忍这样的谬论到处传播。
四娘与黍都是正儿八经的河青人,他俩当然会跟着义愤填膺地做附和,甚至恨不得反身去将那些遥遥跑在前头的青壮牧民们痛揍一顿。但这样的念头却被旭川出面阻止:“这个老爷子说的也不错,他们在太平时日里自然能得到善终,但如果是战乱时节就得另说了。”
他见另外三人不服气就只得一一举例,说的几乎都是古时战乱情况下的各种流传,其中不乏有更加残酷的事情发生。末了还劝说道:“其实另一边有了战乱之灾也挺好的,经历了离乱才能知道河青城这边的好。要收复他们也就更容易,所要付出的说不定还能比以前更少呢。”
“嗯?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四娘对待迁徙的牧民还是保持着很功利的心态,所以很容易就扭转了方才的态度。但她接下来就对旭川提出了要求:“不过这些人的毛病也不能惯着,以后就对这些牧民多说说咱们这边的好,再多说说他们那边战乱的坏。就让他们留在这边好了,省得以后再返回北边泄露暗河之事,他们并非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人啊。”
“是极是极!这些人毕竟不是自己人,还是留在这里不要走的好!”卫与黍赶紧也在嘴上如此说着,不过却同时将目光悄悄看向旭川。
这一位严格说来也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自己人,同河青城接触的时间甚至还比不上这些山北的骑马人。要说留在这里的话也该有这一位才是,总不能让暗河的事情随他的嘴巴流传到外面去。
也不知四娘是下意识地没将旭川当做外乡人,又或是被这小子的面容迷得毫无戒备,否则也不至于说出方才的那段话来。
不过这些疑虑之心也不好当面提出,持有熄灭火把的几人更优先向老牧民们去借上火,只将两个火把对在一处便引燃了火头。于是接下来的道路就不必在陷入黑暗中了,哪怕是四娘也跟着悄悄松了口气。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