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下文学>都市言情>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200集:土地庙的月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集:土地庙的月光(1 / 2)

马车在官道上颠簸,车轮碾过带露的青草,溅起细碎的水花。赵玉贞将账册仔细裹进油布,又把铁皮盒塞进苏承宗怀里:“贴身放好,这是扳倒谭宗浚余党的关键。”她指尖划过盒底的刻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当年刻这字的人,心里是装着百姓的。”

苏承宗按住怀中的铁盒,只觉那冰凉的金属竟透出些微暖意。“你外祖父的笔迹,为何会出现在谭宗浚的账册上?”他想起赵玉贞方才的话,眉头又锁起来,“难道他当年的‘病死’,并非意外?”

赵玉贞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树影,声音里带着难掩的颤抖:“我外祖父一生清廉,当年负责核对山西赈灾粮时,总说账目有蹊跷。他曾给我娘写信,说谭宗浚的粮仓进出数对不上,有几笔‘损耗’大得反常。没过多久,就传来他暴病身亡的消息,我娘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可没凭没据,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她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现在看来,他是发现了谭宗浚贪墨的实据,才被灭口的。”

苏承宗的心沉得更厉害。父亲临终前的呓语、协同庆的算珠、蒙面人的疤、梅字章、外祖父的笔迹……这些碎片在他脑中飞速拼凑,渐渐显露出一张网——一张由贪腐、灭口、坚守织成的大网,而他们正站在网的中心。

“那瘸腿账房,到底是谁?”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困惑,“若他是父亲安排的眼线,为何要蒙面追杀我们?那枚算珠,难道是故意掉的?”

赵玉贞沉默片刻,忽然道:“你注意到他左眉的疤了吗?我小时候听外祖父说过,谭宗浚当年有个贴身随从,左眉有道月牙疤,因为识字会算账,很得重用。后来贪墨案爆发,那随从就失踪了,有人说他卷了银子跑了,也有人说被谭宗浚灭口了……”

“瘸腿账房的疤,正是月牙形。”苏承宗接口道,后背瞬间沁出冷汗,“难道他不是父亲的眼线,而是谭宗浚的旧部?可他为何要把账册交给我?”

话音未落,马车突然剧烈颠簸,车夫惊呼一声:“路被截了!”

苏承宗掀帘望去,只见前方官道中央横着棵断树,十几个黑衣人手握长刀,正堵在路那头。为首的人戴着斗笠,腰间悬着枚铜铃,风吹过,铃音刺耳——那是蒙古王府护卫的标记。

“是王府的人。”赵玉贞脸色骤变,“他们怎么来得这么快?”

苏承宗迅速摸出短刀:“巡抚的信上说王府兵变,想必是谭宗浚的余党勾结了王府,要抢回账册灭口。”他推开车门,对赵玉贞道,“你从车后翻下去,往左边的林子跑,我引开他们。”

赵玉贞却按住他的手,从袖中摸出个小巧的瓷瓶:“这是我外祖父留下的迷药,撒出去能让人昏迷片刻。你驾车冲过去,我来对付他们。”她眼中闪着决绝的光,“账册不能丢,我外祖父和你父亲的冤屈,都在这上面了。”

马蹄声急促起来,黑衣人已冲了过来。苏承宗咬牙扬鞭,马车如离弦之箭般撞向断树。赵玉贞看准时机,猛地拔开瓷瓶塞子,将粉末撒向人群。惨叫声此起彼伏,几个黑衣人捂着脸倒在地上,斗笠滚落,露出张张狰狞的脸。

混乱中,苏承宗瞥见为首那人的脖颈——有块青黑色的胎记,像片枯叶。他心头一震,这胎记,他在协同庆的账房见过!去年冬天,瘸腿账房烤火时不慎扯开衣领,他曾瞥见过一模一样的印记。

“他果然是协同庆的人!”苏承宗低喝一声,却更糊涂了,“可他为何要帮我们拿到账册,又让王府的人来抢?”

赵玉贞已跳下车,正与两个没中迷药的黑衣人缠斗。她身手利落,显然练过,可终究是女子,渐渐落了下风。苏承宗急得正要下车帮忙,却见斜刺里冲出匹黑马,马上人挥刀砍倒两个黑衣人,动作快如闪电。

“是巡抚的亲卫!”赵玉贞认出那人腰间的梅花玉佩,松了口气。

亲卫统领翻身下马,拱手道:“属下奉巡抚之命,在此接应。前面就是行辕地界,王爷的人不敢擅闯。”他目光扫过地上的黑衣人道,“这些人是王府的死士,看来谭宗浚的余党已和王府勾结,我们得尽快赶路。”

重新上路时,苏承宗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脑中反复回放着瘸腿账房的脸。那枚缺角的铜钱、左眉的疤、脖颈的胎记、故意掉落的算珠……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猛地坐直:“我明白了!他不是要杀我们,是要逼我们走!”

赵玉贞不解:“逼我们走?”

“土地庙的后墙是他故意留的破绽,那枚算珠是引我们怀疑协同庆,追杀是为了让我们不敢停留,只能立刻去找巡抚。”苏承宗语速极快,“他知道王府的人会来抢账册,故意演这出戏,既让我们带着证据脱身,又能让王府的动作暴露在巡抚眼皮底下——好一招一石二鸟!”

他想起那瘸腿账房擦烛台时的笑容,想起那句“二十年不算白躲”,突然眼眶发热。原来这人一直游走在暗处,用最险的方式守护着真相,既要避开谭宗浚的耳目,又要设法将证据送到可靠之人手中。父亲临终的呓语,恐怕也是他暗中传递的消息。

“那他现在……”赵玉贞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既然敢留在土地庙,就一定有脱身之法。”苏承宗握紧她的手,“像他这样的人,懂得怎么在刀尖上活下来。”

马车驶入巡抚行辕时,晨光已铺满庭院。巡抚周世昌亲自在门口等候,见他们到来,快步迎上前:“账册带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