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的队伍呢?”刘备放开我,急切地问道。
“主公,”我回答,“昭奉命执行特殊任务,在乱中与大部队失散。幸而麾下士卒精锐,对地形熟悉(伪装),才得以保全。昭得知主公处境,便立刻通过特殊手段(暗指玄镜台)搜寻您的踪迹,终于找到了!”
我没有详细解释“特殊任务”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提及玄镜台。只是用模糊的措辞带过。重点在于强调我是“主动寻找”,并且是“找到了”刘备,而不是被动汇合。
这时,老吴带着我的队伍走了过来。他们看起来比刘备的残兵和百姓要精神许多,装备也相对齐全。这本身就足以引起刘备等人的好奇和惊讶。
“主公,这是昭麾下的士卒,以及一些在乱中收拢的义士和百姓(伪装)。”我介绍道,“他们都愿随主公共赴危难!”
刘备看到我队伍的状态,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在如此惨烈的溃败后,我竟然还能带出一支相对完整的队伍,而且看起来训练有素。但他没有多问,此刻能重逢,能得到支援,已经是他绝望中的最大幸运。
“子明!你真是……真是备的福将啊!”刘备再次激动,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上前握住老吴和石秀等人的手,连声感谢。
“主公,您的部队和百姓,状况如何?”我关切地问道。
刘备脸上闪过痛苦之色:“惨!太惨了!曹军追击凶猛,部队溃散,百姓损失惨重……我与云长、翼德、宪和、子仲他们,也是在乱军中失散,勉强收拢了这一点人马和百姓……”他指了指营地里那些疲惫绝望的人们,眼中满是愧疚和痛心。
“粮草呢?”我问。
“早已断绝……”简雍苦笑着摇头。
“水呢?”
“附近水源都被曹军或地方武装控制,难以获取……”糜竺叹息。
我知道,现在是“雪中送炭”的最佳时机。
“主公莫忧!”我立刻说道,“昭在执行任务途中,恰巧发现了一些……嗯,一些热心义士提前准备的物资(伪装),藏于隐秘之处。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我向老吴使了个眼色。老吴立刻安排手下,从我的队伍带来的马车上(这些马车在外围,伪装得很好),将一部分糜家提前储备的粮草、饮水、药品、甚至是一些干净的衣物,迅速分发给刘备的残兵和百姓。
这些物资,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对于饥渴疲惫、伤病交加的众人来说,无疑是救命的甘霖。营地里顿时响起一片感激的议论声和低低的啜泣声。许多百姓甚至跪倒在地,向刘备和我表示感谢。
关羽和张飞看着我,眼神中的复杂更甚。他们知道陆昭有“奇门遁甲”,但没想到他竟然能在如此混乱的撤退中,不仅保全了自己,还能带来急需的物资。
“子明……”关羽沉声说道,“你的能力,实非常人可及。”
张飞也挠了挠头:“俺老张服了!子明,你真是俺们的大福星!”
我没有居功,只是平静地说道:“主公无恙,便是最大的万幸。如今曹军仍在追击,此地不宜久留。昭曾研究过此地地形,也通过特殊渠道(暗指玄镜台)得知了一些曹军的动向。我们必须立刻动身,按照更隐秘、更安全的路线,继续向南,前往荆州!”
我利用玄镜台的精确情报,为刘备残部指明了最佳的行进方向,避开了曹军最可能追击的路线。在我的指引下,这支刚刚汇合的队伍,虽然依然疲惫,但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振。他们有了粮草,有了药品,有了明确的方向,更有了陆昭这个“福将”的出现,仿佛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陆昭,并非撇下刘备独自跑路。他完成了自己的秘密脱壳,保存了核心力量,然后,在最危急的时刻,以一种“雪中送炭”的方式,找到了并拯救了陷入绝境的刘备残部。
这,便是“金蝉脱壳”策略中最关键的“回捞”环节。
看着刘备握着我的手,眼中充满感激和依赖的神情,我知道,我这次冒险的“寻踪”是值得的。我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未来,也重新掌握了刘备这面旗帜。
别了,徐州!那份告别,此刻变得更加复杂。我们离开了它,经历了惨烈,又重新聚合。而现在,我们将带着这份伤痕和希望,一同,向着前方的荆襄,再次启程。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