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时,终南山的轮廓在天际线上渐渐明晰起来。
第一缕金芒刺破青灰色云层,正落在重阳宫主殿的琉璃鸱吻上,那对鎏金神兽顿时迸溅出流火般的光晕。
重阳宫建筑群犹如浮在云端的玄都紫府,朱墙金顶在晨曦中显出一种庄严肃穆的辉煌。
宫观依山势层叠而上,九进院落顺着山脊蜿蜒攀升,飞檐斗拱在云雾间时隐时现。
主殿前的青铜香炉已升起袅袅青烟,与山间晨雾交融成淡紫色的烟霭。
忽然一声钟鸣自三清阁荡开,浑厚的声浪惊起满山宿鸟,那古铜色的余韵贴着石壁滚动,撞在玉皇顶的岩壁上又折回来,在群峰间织成一张无形的声网。
重阳宫大殿前的广场上,九十八名全真教三代弟子身着青色道袍,手持三尺青锋,列阵而立。
他们每七人一组,布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而这些小阵又以玄妙方位组合,最终形成两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
三代里杰出弟子李志常立于天枢之位,手中长剑斜指地面,目光如炬,他年龄二十不到,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沉稳。
在他左侧天璇位站着崔志方,右侧天玑位则是尹志平,三人作为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各自统领一方阵法。
“天璇转,地轴移!”李志常一声令下,众弟子步伐整齐划一,剑光如银河倾泻。只见十四个小阵如同星辰运转,剑锋所指之处,空气仿佛被割裂,发出细微的“嗤嗤”声。
尹志平位于大阵的“摇光”位,他剑走轻灵,引导着七名弟子如行云流水般变换方位,这位年轻道士面容俊朗,眼神却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他心中默念《北斗经》要诀:“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崔志方则镇守“开阳”位,他身材魁梧,剑法厚重,七名弟子在他带领下如铜墙铁壁,他观察到阵法运转间仍有滞涩之处,暗自记下,待演练结束后再与师兄弟们研讨。
就在大阵演练至“斗转星移”之变时,对面山峰上,一男一女并肩而立,将广场上的景象尽收眼底。
韩牧一袭紫色道袍,负手而立,山风吹动他的衣袂,宛如谪仙临世。
韩牧盯着重阳宫大殿前的广场,他双目深邃如渊,透着看透世事的沧桑。
半年前,他离开全真教时,曾交代马钰关于天罡北斗阵的变化之道,同时让师兄周伯通和马钰将天罡北斗阵演练为三代弟子所用的护教大阵之用,没想到,三代弟子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将阵法演练到这般境地。
“韩大哥,这便是玄门正宗的剑阵吗?”唐怜儿站在韩牧身侧,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
韩牧微微颔首:“不错,此阵出自于我师兄王重阳所留的天罡北斗阵,天罡北斗阵由七人组成,取法天象,暗合阴阳,这北斗大阵是由九十八人布阵,实则是将十四个天罡北斗阵以'两仪'之理组合,一主一辅,一动一静。”他指着广场上变幻的阵型。
“你看那天枢位的便是三代杰出弟子李志常,他统领全局,而尹志平所在的摇光位,则是阵眼所在,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唐怜儿凝神观察,只见阵中弟子步伐交错,剑光如织,竟无半点破绽可寻。
她作为唐门年轻一代的佼佼者,武功已达一流入门境界,此刻却感到一阵心悸,若自己陷入此阵,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