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弩一次可发七箭,百步内能穿透三层铁甲。……韩牧的手指轻轻点着图纸上的机关部位,“追魂连弩更是能在三个呼吸间连射二十箭。这两种武器的杀伤力,是神臂弓的五倍有余。”
李好义倒吸一口冷气:“如此利器,若能量产装备……”
“我已经和唐门谈妥了。”韩牧收起图纸,“唐门答应三年内交付三千件七杀弩和一万件追魂连弩,杨将军,你要在宣抚军中挑选一万三千名精锐,专门训练箭术射击。”
杨巨源肃然抱拳:“还请宣抚放心,末将必不负所托!”
窗外,一阵夜风吹过,烛火摇曳间,韩牧的面容忽然显得格外深邃,他沉默片刻,继续开口道:“此地前来四川,乃是因为这件事乃是韩侂胄和辛老之委托,前来诛杀暗地通敌叛国的逆贼吴曦。”
“如今吴曦已经伏诛,四川大局已经稳定,朝廷有韩侂胄,辛老、杨老主持朝政,地方上各路官员也在立即备战,我本为玄门中人,如今也做了应该做的一切,也到了返回终南山的时候了。”
李好义与杨巨源对视一眼,两人齐齐抬手道:“宣抚,你难道这就打算离开了?”
韩牧轻轻点头,“不错,俗事之事,贫道干预的已经太多了,如今你们两人各自成为统兵大将,朝廷又委派新继任的宣抚使前来,我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太了,我本向往江湖,乃是因为不忍百姓饥疾苦这才一直相助朝廷,此间事了,希望你们日后能时时刻刻以护国安民为己任。”
听到韩牧所言的两人当即俯身跪下,对韩牧表示衷心的感谢。
“若不是宣抚你,我们两人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头……”
“你们起来。”韩牧扶起李好义和杨巨源,目光在二人脸上扫过,“新的宣抚使已在路上,他会继续执行我的决策,你们只需专心练兵,等待时机北伐,为大宋建功立业。”
韩牧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终南山的方向,月光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清冷的轮廓:“我打算明日便启程回山,日后朝堂之事,与我再无瓜葛了。”
杨巨源忽然觉得胸口发闷,若是没有韩牧的提拔重用,他恐怕只会永远埋没在最底层,他当即上前一步,声音哽咽:“宣抚大人……”
韩牧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兵书递给杨巨源:“这是参谋官整理的《川陕防务要略》,留给你们参考。”又取出一柄短剑交给李好义,“此剑赠予李将军防身。”
二人郑重接过,只觉手中之物重若千钧。
“记住,”韩牧的声音忽然严厉起来,“金人看似强盛,实则已经内忧外患,只要我们能守住川陕要地,待时机成熟,北伐中原,收复河山指日可待!”
杨巨源挺直腰背,与李好义同时抱拳:“末将誓死报国,绝不负宣抚所托!”
韩牧点点头,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神色,
院中老梅树下,一个纤细的身影悄然出现,唐怜儿一袭青衣,手持油纸伞,月光为她镀上一层银边。她向厅内微微颔首,算是告别。
韩牧大步走出厅堂,夜风吹起他的衣袍,宛如即将乘风归去的仙人。
杨巨源和李好义追出门外,只见韩牧和唐怜儿的背影已融入月色之中。
新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