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愣子本来也没指望能从董华身上拿到什么好处,想着都是一个村的,自己能帮就帮。
可现在突然告诉他,借驴子给董华,他每天还能拿到一块钱!
眼下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正愁着没钱过年呢!
二愣子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完全没注意到董华又拿了两盒烟出来放到桌上。
“二愣子,那就这么说定了。什么时候可以来牵驴?”
二愣子回过神来,傻笑一声,“好嘞,一会儿我让我娃给你牵过去!铁蛋牵着驴到山上挖冬笋去了!”
董华惊讶地瞪大眼睛。
二愣子比自己才大不了几岁,孩子就那么大了?
爹腿瘸了,妈没了,爷爷奶奶也干不了什么活了,二愣子一个人得养活全家人,想想也是困难。
他点点头,“成!二愣子,那我回家等着了!”
董华走后,二愣子这才注意到桌上不知道啥时候还多了两盒烟。
怔了怔,他以为是董华忘了拿的,赶紧追了出去,但早没了人影。
而此刻的董家,早已排成了长队。
董明和董大成正在忙着给村民们称重。
因为钱都在董华身上,他不在,结不了款。
只能先过了秤,然后董小燕把每个人对应的斤数记在本子上,等董华回来了再挨个给他们结账。
所以董家院子里,乃至于门外都站满了人。
村民们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就盼着董华赶紧回来,给他们结账呢。
虽说董家二小子不见得会少他们的钱,可谁不想把钱拿在自己手里呀?
只有把钱拿在自己手里头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一瞧见董华回来了,村民们一个个都兴奋了,“董家二小子,快点嘞!大家都在等你回来哩!都等急了!”
董华加快步伐走到自家门口,笑着打趣:“怎么了,我还能少各位叔叔婶婶的钱不成?”
“少是不会少!就是大家都想拿了钱再走!这不,大活儿都那么想,人就都挤在你这儿了。”
一位大叔边抽着旱烟,边咧嘴笑道。
“成,大伙儿稍等,我这就按顺序给大伙儿挨个结账!”
董华两三步走进院子里,把董小燕用来记账的本子拿了过来,当下就开始给村民们挨个结账。
拿到了热乎的钱,村民们一个个都眉开眼笑的。
宋娟也带着儿子去挖了二十斤冬笋,从董华接过五块钱的那一刻,心里头瞬间就踏实不少。
“哎呀!正愁过年没钱买新衣裳呢!这下好了!再挖上几天,我就到镇上扯几块布,给我男人和我家娃各做一身新衣裳去!”
宋娟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是呀!还是多亏了董家二小子呀!要不是他,我家娃尿布都买不起咧!”
“大成能有两个这么能干的儿子,上辈子积德了吧!”
院子里忙活的董大成听见村民们的夸奖,忍不住老脸一红,心里头是又欣慰,又激动。
甚至还有点想哭。
在他印象里,董家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自从分家搬出来后,因为新家实在破的可怜,几乎没人愿意来。
村干部看他实在可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给他评了个特级贫苦户。
这个贫困户也不是啥用都没有,但也没啥大用。
只有在年底的时候,能分到几斤米面。
别的就没了。
在村里,人人都看不起他董大成,人人都觉得他没用。
虽然大这些年来,村里大部分人对他表现和和气气的,但内心里始终对他嗤之以鼻的,没把他当回事。
在他们看来,一头老黄牛都比自己强。
可今天,大家伙都夸他了。
新笔下文学